主治醫師原則上有臨床型主治醫師、教學型主治醫師,而我的目標則是成為療癒系的主治醫師....
前幾天,正當我在病人堆中徬徨時,一位中年女性走著進來,因為腹不適一個月(沒錯,相信你的目啾,是一個月)來急診求診。我正打算將她退掛到腸胃科門診時,焦慮的她除了因為我太年輕,所以再三確認我主治醫師的身份外,還花了一點時間將她的故事和人生觀分享給我。問完診,她說:「醫師,聽你講話讓人覺得好放心,好像病都好了。」但是換我不放心了。再過濾她的故事和人生觀,排除了想推銷女兒的企圖,有用的訊息剩腹部不適和間歇性的輕微發燒,因此我還是將她留在急診檢查。是患有一個大約十公分大的肝膿瘍,安排引流管置入將膿引流後,便到腸胃科住院了。
醫病關係的維持是很微妙的,每天儘管常常淹沒在病人堆中,求診的病人嚴重至瀕臨急救,輕至感情糾紛、怪力亂神,我都儘量維持不慍不火的態度面對,不斷告訴自己,病人是因為不舒服且求助無門才會來急診,這樣才不會因為一時先入為主的想法而犯下嚴重的失誤。